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这就要求强化党委对高校工作的全面领导,严格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导权,为高校的改革发展提供坚实组织保障。
加强高校党建工作,关系到党在高校的领导地位,关系到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落实,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一方面,学生来自五湖四海。高校党建抓得好,红色基因便如同蒲公英一般,到处落地生根、开枝散叶。另一方面,高校是多元文化交融、各种思潮激荡的地方。学生极易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想侵蚀,影响思想定位和政治立场,从而在纷繁复杂、物欲横流的世界中迷失自己。
然而,高校党建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制度落实上,高校党建整体氛围不浓,往往把制度落实作为软约束,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作用发挥上,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缺乏具体可行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比如,教师党支部,如何在教书育人、科学研究上体现战斗堡垒作用?学生党支部,应该发挥什么作用?作为党员个体,平时需要做什么?这些方面,文件上的规定较为原则,现实中如何落实,值得思考。反之,由于这些问题没解决,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和政治功能体现在什么地方不明确,也就导致了对党建工作的意义和价值认识不清,缺乏足够动力。高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是意识形态激烈斗争的阵地。必须全面加强高校党建工作,把党的领导、组织建设贯穿高校办学治校全过程。
加强组织建设,建强高校党的阵地。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首要是突出政治功能。要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始终确保高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要强化基层党组织管党治党的主体责任,把握好教学科研管理等重大事项中的政治原则、政治立场、政治方向不动摇,强化政治担当,提高政治站位,履行政治责任,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上级党组织决定在高校的贯彻执行。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关键是凸显教育功能。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高校基层党组织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进一步凸显教育功能。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激励学生刻苦读书,引导教师潜心育人,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要把加强师生理想信念教育摆在突出位置,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坚持不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不懈营造优良校风教风学风,擦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鲜亮底色”。
规范组织生活,打造样板党支部。规范组织生活,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党支部战斗力,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重要抓手。要夯实责任。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把抓不好党建作为最大的失职,压实加强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的责任。高校党委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负主责,分管党建的副书记是直接责任人,其他领导班子成员坚持一岗双责、共同负责,推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各部门协同配合的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格局。要严肃认真。定期开展“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主题党日等活动,促使党员参加组织生活并形成习惯,使之成为党员政治生活的“生物钟”。高校党委成员要带头过好双重组织生活,既要参加学校党委定期的组织生活,又要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所在党支部或党小组的民主生活会,把深入基层、联系基层、帮助基层解决问题作为规定动作,纳入年终考核。完善以党政联席会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方式方法,对监督中发现的问题要做到条条有整改,件件有着落,使高校党员把党的纪律和规矩刻在心上,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创新工作方法,完善党建工作机制。党建工作抓得好不好,是否有完善的工作机制是关键。加强高校党建工作,必须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要注重宣传引导,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构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完善领导分工、部门配合、监督制约和责任落实的意识形态工作机制,把提高错误思想防范能力和意识形态预警能力作为首要任务,不断推动意识形态建设在党员、群众教育中的纵深发展。要结合高校的工作特点和实际,创新开展工作。坚持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积极发挥“互联网+”和新媒体的优势,利用互联网及移动终端构建网上党建新领域,充分利用网络传播社会主义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加强网络监管,坚决抵制不良的、恶俗的、有损党和国家形象的言论。要创新社会实践模式,开拓实践途径。加强学校党组织与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交流互动,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不断增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业务素养,开创高校党建与社会发展有效对接和积极互动的良好局面。
(作者系云南农业大学机关党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