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宿舍对人的一辈子有何影响?”近日,精神病学和心理学专家、同济大学医学院教授赵旭东来到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西南十楼,与学子们积极互动,现场气氛热烈。
作为主题教育整改落实、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又一创新举措,同济大学近日推出“驻楼导师制”,22个学生社区迎来首批“驻楼导师”。这学期,同济大学33个学院选派约210名知名教授学者进驻学生社区,开展社区讲堂、学术沙龙、成长问诊等主题活动。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同济大学紧紧围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认真抓紧抓实抓好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和整改落实,把主题教育的落脚点聚焦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举全力、谋实招,用主题教育的成果加快推进该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育人体系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亮点频现,同济校园唱响育人最强音。
1.学校层面强化思想引领、组织领导,全面统筹推进
近日,随着主题教育向纵深推进,同济大学党委分别主持召开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等多场“三全育人”工作专场推进会,了解各职能部门、各学院“三全育人”工作最新进展,部署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
为整体纵深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同济大学成立了“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校党委书记、校长分别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常务副校长担任工作小组组长。围绕十大育人体系成立10个工作小组,分别制定落实举措清单、实施路线图和完成时间表,形成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工作简报制度等部门联动协作机制,构建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全员协同参与的“三全育人”责任体系。
坚持为党育人,强化旗帜引领。近日,同济大学必赢nn699net入选第三批全国重点必赢nn699net。同济大学举全校之力办好必赢nn699net,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永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最鲜亮底色。作为可自主设置一级学科博士点的高校,学校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确定为第一个自设一级学科博士点。学校还设立了马克思主义学科责任教授岗、思政理论课课程责任教授岗,强化岗位责任。
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方守恩表示,“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路径,同济大学作为全国首批试点的10所高校之一,应当率先探索,做出同济特色,形成同济经验。
2.职能部门用好用足育人资源,形成“一部门协调、多部门协同”模式
基于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课程思政专业课程链和示范专业建设方面取得的经验及成果,同济大学近日入选“上海高校课程思政整体改革领航高校”,该校将重点建设5个领航学院、13个领航团队、93门领航课程,对全校的课程思政起领航示范作用。学校还打造一批同济优势学科的课程思政在线“金课”,首批课程包括《解读中国经济发展的密码》《桥梁工程科技与文化》《科学、文化与海洋》等,并已逐步在超星等全国课程共享平台上线。
邀请学生参观并动手参与同济大排与香菇菜包的制作过程;在2019级新生宿舍楼开展青年行为养成活动;定制一套校园文化旅游路线……这学期,同济大学后勤集团充分挖掘后勤资源中的种种育人元素,让后勤工作为育人助力。
在校党委统一领导下,同济大学33个职能部门逐步形成一个部门协调、多个部门协同的“1+N”“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模式。由本科生院牵头推进“课程育人”,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科研管理部加强“科研育人”,在科研项目、成果转化等工作中融入育人元素。校团委推动“实践育人”,探索专业教育与实践育人融合模式。宣传部推进“文化育人”和“网络育人”,着力打造系列校园文化产品和网络文化精品栏目,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师生“树魂、立根、打底色”,用“同济天下”的大学文化引导师生书同济骨、写中华魂。学生工作部统筹推进“心理育人”和“资助育人”,打造“深夜树洞”等线上服务号,以“未来企业家养成计划”等品牌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人事处强化“管理育人”,在教师岗位聘用、培训、考核等环节,强化育人职责;打造“服务育人示范岗”,建设综合服务大厅,实现“服务育人”。组织部优化“组织育人”,完善“同济党建E家”信息系统,打造“党员之家”,建设党建慕课展示平台。
3.各大院系围绕十大工程展开试点,探索可推广的特色品牌和经验
由专业导师担任本科生、研究生班主任的比例已超过75%,部分研究生支部已尝试由导师担任党支部书记。作为同济大学“三全育人”首批试点学院之一的土木工程学院聚焦“导师育人能力提升工程”,现已在本科、硕士、博士各阶段全面实施“导师制”。
随着主题教育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同济大学“三全育人”综合改革首批学院试点工作也走向深入。各学院充分挖掘各项工作、各个岗位蕴含的育人元素,围绕“基层党建质量提升工程”“课程思政改革示范工程”“导师育人能力提升工程”“网络思政阵地构筑工程”“社会实践平台拓展工程”“体育育人体系构建工程”“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工程”“校外育人拓展工程”“国际视野提升工程”“劳动育人工程”等十大工程,重点发力、创新突破,形成特色和经验。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以党建激活育人因子,“基层党建质量提升工程”迈出新步伐。牵手浙江黄岩共建党建教育基地,带领学生在乡村中研究乡村振兴;依托上海市杨浦区首创社区规划师制度,社区党员规划师走进社区,让社区生活焕发活力;开设国内建筑院校首个服务学习课程,与社区共建,通过社区服务既检验了专业能力,也培育了师生的社会责任感。
数学科学学院创设“数学云端”,发布60余个“一题-撬动数学”线上课程;定制数学专业课、数学公共基础课的线下辅导;开办“数学圈子”微信社群线上答疑,朋辈导师每日排班答疑。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中科院院士郑时龄,艺术与传媒学院党委副书记李睿,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中科院院士常青……在探索特色品牌和育人经验的同时,同济大学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坚守三尺讲台、坚持教书育人的好老师。
“这些好老师心中有国家和民族,担当着身上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坚守中共一大会址志愿者讲解员岗位12年、真情讲述共产党人“初心”故事的同济大学青年辅导员张桁嘉说。
(本报记者 曹继军 颜维琦 本报通讯员 黄艾娇 王小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