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单位:中组部党员教育和干部测评中心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 主办单位:国家教育行政学院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将红色文化融入大思政教学 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

来源: 光明日报 作者: 陈敏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15日

作为具有鲜明北大荒精神红色基因的高校,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始终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立校、崇尚学术、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地缘、人才和科研资源优势,坚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培养具有北大荒精神特色的知农爱农新型人才。

实施北大荒精神育人工程

北大荒精神是北大荒人在70多年的开发建设中,用青春与汗水、热血与生命培育和锤炼出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将这一精神融入思政教育教学,推动地方红色文化传承,提升育人成效,以传承红色基因为使命,通过“三讲”“三建”“三融入”,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实施“三讲”措施。学校以必赢nn699net、黑龙江省北大荒精神学术交流基地教师为主体,讲清楚北大荒精神的理论逻辑;以学工战线辅导员队伍为主体,讲清楚北大荒精神的实践逻辑;以北大荒精神学生宣讲团为主体,讲清楚热爱北大荒、奉献北大荒的历史逻辑。

做好“三建”工作。学校依托北大荒博物馆、北大荒精神展示馆建立北大荒精神育人基地;邀请校内外专家和第一代北大荒人,开设“北大荒精神讲坛”,扩大教育影响范围;依托“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建立育人保障机制,确保教育活动常态化。

加强“三融入”建设。学校开展“我心中的北大荒”读书分享会、“我眼中的北大荒”书画、摄影大赛、“做北大荒精神的传承人展演”等活动,将北大荒精神融入校园文化;组建“新时代垦荒青年队”“圆梦北大荒实践团队”等近百支实践团队,深入黑龙江垦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创立“黑土之光”校园网络文化工作室,举办短视频大赛、网络文化节等活动,创办《大荒北经说》专栏,将北大荒精神融入网络文化,提升育人实效。

发挥校园文化的塑造作用

学校将地方红色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强化学生的思想教育,提升红色文化的影响力,学校着力构建活力文化校园,为学生汲取红色文化、进行思想学习搭建平台。

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弘扬红色文化。学校依托运动社交软件“悦动圈”,在学生中开展“绿色长征”公益健走活动,倡导绿色出行,践行健康生活;通过“赓续红色基因,奋进时代征程”实践研学班,带领学生实地感受龙江大地的浴血奋战史、艰苦创业史和改革创新史,鼓励青年学生在服务实践中锤炼意志、提升素质。

以文化活动为助力,强化红色文化认识。学校参加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黑龙江省“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启动仪式,引导学生主动践行新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开展“庆祖国华诞,话百年风华”“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等不同主题的观影活动,传承红色基因。

以文化节为契机,传承红色文化。学校举办“红色印记 辉煌百年”大学生网络文化节活动,引导广大青年学子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进一步增强学生责任感和使命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组织以“建党风采,生命传承”为主题的红色寝室文化节,引导学生领略党的风采、传承红色文化。

发挥教师的指引作用

教师是文化知识的传递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大思政育人格局构建、红色文化传承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多举措提升教师理论素养、专业技能、科研能力,保证教师在红色文化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中发挥引导作用。

做好理论研究工作,拓宽教师视野。学校以课程建设、项目承接、平台打造等形式全方位鼓励支持教师开展学术研究与交流活动,拓宽教师视野;深入挖掘北大荒精神的育人价值,在北大荒精神研究、教育传承、融合创新上下功夫;积极融入“大思政”工作格局,畅通与多学科专业课程对接渠道,不断拓宽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视野,提升课程思政水平。

发挥实践育人效用,坚定教师理想信念。学校组织教师赴延安、井冈山、嘉兴等地开展社会实践研修活动,帮助教师在理论教学环节中掌握红色文化的基础理论与红色文化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实践路径,了解认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历史生成、深刻内涵和独特历史地位;在现场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全方位感受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历史和伟大实践,进一步感悟革命精神,铭记党的奋斗历程,坚定理想信念。

学校贯彻“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教”理念,提升教师综合能力。举办课程思政教学竞赛,引导教师依据课程特点,深入挖掘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探索和创新课程思政教育方法,有效融入政治认同、家国情怀、红色文化、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要素,不断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能力。

Baidu
sogou